美国 vs 欧洲股市:谁在引领降息后的反弹行情?
在经历了两年漫长的加息周期后,钟摆终于摆向了另一端。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已开始降息,缓解了自 2022 年以来不断收紧的金融环境。但关键在于,两地市场的反应并不相同。
美国市场看起来价格偏高,而欧洲仍在以较大折扣交易。标普5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接近22倍,接近历史最昂贵水平,而欧洲的STOXX 600指数则在13–15倍之间,这是数十年来最宽的估值差距之一。自然,投资者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:随着政策转向宽松,哪一方更具上涨潜力——美国还是欧洲?
多年来,全球基金一直严重超配美国、低配欧洲。但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。随着降息的到来,2025年中期的调查显示,基金经理正重新倾向于欧洲,同时削减美国的持仓。这种转向是暂时的还是持久的轮动,仍有待观察。
主要驱动因素
尽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放松政策,但速度并不一致。市场预计到2025年底,美联储将降息约150个基点,远高于欧洲央行的信号。这推动了两地市场截然不同的基调。在美国,投资者为更便宜的资金和科技股的强劲反弹而欢呼,而欧洲由于降息步伐较慢,乐观情绪相对温和。
美股的估值接近历史高位,而欧洲仍显便宜。在美国为每一美元盈利支付两倍的价格,对某些投资者来说并不划算。这个折价正在吸引那些认为如果经济增长稳定,欧洲有望赶上的价值投资者。
美国市场科技股权重较高,目前科技板块约占标普500指数的三分之一。因此,当利率下降时,大型科技股首先反弹。而欧洲更多依赖银行、工业和奢侈品——更偏向“实体经济”而非“数字繁荣”。这意味着当增长驱动的行情来临时,美国跑得更快,但当价值股和周期股回归时,欧洲则更具优势。
投资者仓位同样讲述了相似的故事。2025年初,随着全球投资者从昂贵的美股中撤出,欧洲股票基金出现了资金流入。但随着美股科技板块再次飙升,其中部分资金又回流美国。目前资本仍在两地之间来回波动。
2025年迄今:美国 vs 欧洲股市表现

来源:TradingView。所有指数均为以美元计价的总回报指数。过往表现并非未来业绩的可靠指标。数据截至2025年10月7日。
自降息开始以来,美股延续涨势,而欧洲的复苏相对稳健但较为缓慢。
基本面:估值、盈利与资产负债表
简而言之,美股之所以昂贵,是因为市场预期较高;而欧洲的低估值反映了怀疑,但也意味着潜力。标普500指数的远期市盈率为22倍,而欧洲仅为13–15倍。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必须交出几乎完美的业绩来证明其高价合理,而欧洲只需出现“不那么糟糕”的消息即可带来上行惊喜。
盈利表现解释了部分差距。分析师预计,美国企业利润将在2025年增长约15%,主要由科技行业和稳健的消费支撑。欧洲的盈利增长较慢,约为10%,但较去年低迷时期有所改善。换句话说,欧洲正在追赶,但缺乏闪光点。
另一个区别在于公司如何回馈股东。美国企业偏好回购。2024年宣布的股票回购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,而欧洲则偏好分红,提供更高的股息收益率。从文化角度看,美国企业通过回购提升每股收益,而欧洲企业则提供稳定的收益。两种方式各有吸引力,取决于投资者是追求增长还是收益。
从财务状况看,两地企业总体健康。美企负债更多,但现金也更充裕。欧洲企业通常较为保守,这虽然在经济繁荣时期限制了上行空间,但在衰退中更具韧性。本质上,美国的市场定价近乎完美,而欧洲较低的门槛则留出了更多惊喜空间。
宏观顺风与逆风
通胀降温减轻了央行的压力,使其能够降息而不会重新引发价格飙升。欧洲央行已三次降息,将存款利率降至2.0%。流动性正在改善,信贷条件正在放松,市场终于从逆风转为顺风。
更强势的欧元——2025年对美元上涨约10–15%——也提振了欧洲资产,为美元投资者带来了更高回报。同时,全球制造业正在逐步复苏,带动欧洲的出口导向型行业。综合来看,宏观环境比过去几年更加有利。
然而,风险仍然存在。通胀可能顽固不化,迫使美联储或欧洲央行暂停降息。欧洲增长依然疲弱,徘徊在零附近;如果中国复苏乏力,欧洲出口商将受到冲击。在美国,高估值意味着脆弱性。如果人工智能热潮降温或利润率收窄,市场可能动摇。而地缘政治风险永不停歇:关税、选举或汇率波动都可能迅速改变市场情绪。
最终结论
两地市场都在讲述引人注目的但截然不同的故事。美国拥有增长引擎和投资者信心,但价格高企;欧洲拥有价值、股息和更大的追赶空间,只要市场情绪改善。
美国领先但代价高昂;欧洲步伐较慢但更具性价比。接力棒可能根据盈利和资金流向随时易手。目前华尔街仍领先,但欧洲的估值折扣令人难以忽视。在降息重启、衰退担忧消退的世界中,同时布局两地或许才是明智之举,因为谁将赢得这轮反弹的下一个阶段,仍未定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