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動市場的經濟指標
想像一下這個場景。清晨時分,手裡拿著一杯咖啡,交想像一下這個場景。清晨時分,手裡拿著一杯咖啡,交易員們都看著螢幕。一個數據即將公布。可能是最新的通膨數據,也可能是每月的就業報告。不管是哪一個,幾秒內就會出現在新聞跑馬燈上。就這樣,市場可能瞬間飆升、動盪,或陷入混亂。
這些「經濟指標」乍看之下可能並不刺激。但它們是經濟的生命體徵,當數據大幅高於或低於預期時,可能會同時震動股市、債市和匯市。我們將探討其中幾個主要指標,看看它們最近如何撼動市場。
就業數據
如果你曾在美國的「就業日」關注市場,你就會知道它能為後續數週定下基調。非農就業人數與失業率是交易員最關注的焦點。
以 2024年9月 為例。市場預期新增約14萬個就業職位,實際結果卻是25.4萬。道瓊斯創下新高,美元走強,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,交易員們悄悄降低了對聯準會大幅降息的預期。增長看起來比擔憂的更強勁,所以即使利率維持在高位,也沒有人恐慌。
但回到 2024年7月,情況卻截然相反。就業增速放緩,失業率升至4.1%,市場突然視之為降息的綠燈。全球股市上漲,殖利率下滑。有時候勞動力市場的疲軟就像對央行的一個溫和提醒:該出手了。英國在 2025年8月 也出現了自己的版本。薪資名單連續第六個月下降,但工資增長依然高於5%。這很尷尬:招聘放緩但薪資通膨依舊頑固。英國央行並不急於降息,英鎊走強,金邊債殖利率保持穩定。提醒我們,就業數據不僅關乎人數,薪資同樣重要。
通膨
通膨常常靜靜地存在於背景之中……直到它不再安靜。央行最怕它過熱,因為它會侵蝕購買力,迫使央行升息。
在 2025年1月,美國12月CPI顯示物價漲幅低於預期。交易員們鬆了一口氣。股市上漲,債券殖利率下降,大家開始押注更多的聯準會降息。與此相反,幾個月前高於預期的數據卻導致市場下跌,震動了華爾街。
在 2025年6月,英國遭遇不愉快的意外,通膨達到3.6%,創一年來新高。燃料、交通和食品價格上漲,抑制了金邊債的漲勢並推高英鎊。
在歐元區,情況卻不同。到 2024年8月,通膨降至2.2%,創三年新低,主要歸功於能源價格下跌。市場開始計入更多的ECB降息,儘管決策者們仍關注頑固的服務價格。
GDP
GDP 是一個國家生產總值的總和。強勁的增長通常意味著市場樂觀。疲弱的增長?就沒那麼好了。但事情很少如此簡單。
美國 2024年第一季 看起來很艱難。GDP 僅增長1.6%,同時通膨上升。投資者討厭這種組合:增長放緩加上物價上升。他們拋售股票,推高殖利率並支撐美元,認為聯準會將更長時間維持利率不變。快轉到第二季,情況卻像是另一個經濟體。增長達到2.8%,通膨降溫,市場迎來「金髮女孩時刻」。債券殖利率下降,股市保持強勁,交易員們開始預期多次降息。
同時,在 2024年第四季,英國勉強避免了衰退。增長僅0.1%,而非負值。英鎊小幅走強,金邊債保持平穩,但更大的消息是市場鬆了一口氣,特別是當德國和法國出現萎縮時。然而,潛在的疲弱意味著樂觀情緒依然有限。
全球市場對主要經濟數據的反應 (2024-2025)

來源:TradingView。所有指數以美元計算的總回報。過去的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可靠指標。數據截至2025年8月15日。
結論
這些數據看起來可能像試算表中的枯燥統計,但對市場來說卻是「帶電的電線」。過去幾年顯示情緒能多麼迅速地轉變:今天早上你還在面對增長擔憂,隔天你可能已在慶祝反彈。關鍵不在於預測每一個數字,而是要知道它們何時公布、預期是什麼,以及實際結果與預測有多大偏差。這往往才是真正的市場波動開始之處。